公元1453年5月29日,奥斯曼帝国近20万大军终于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,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以身殉国,罗马帝国就此灭亡,中世纪时代宣告结束,文艺复兴开启了。
在这场世纪大战中,起到决定作用的无疑是奥斯曼帝国铸造的各式攻城火炮,其中以名为“巨兽”的超重型攻城炮最为抢眼。
火炮出现以前,君士坦丁堡的狄奥多西城墙堪称欧洲最坚固地城墙,全长达5.5公里,它被设计成双层结构,内侧城墙高而外侧城墙低,城墙厚5米,高12米,拥有96座塔楼,任何投石机都无法将其击垮,当攻城士兵攻克外墙时,内墙的守军又可以从高处射杀他们,所以许多霸主都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折翼。
阿瓦尔汗国,阿拉伯帝国,保加利亚帝国,基辅罗斯都曾聚集十余万军队围攻狄奥多西城墙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唯有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,叛徒从海墙处策应威尼斯战舰,十字军才得以入城。
在穆罕默德二世前,奥斯曼帝国数代苏丹均渴望攻占君士坦丁堡,其中以“雷霆”巴耶塞特一世最为执着,围城长达8年时间。然而,无论他们的战斗意志多么强烈,坚固地狄奥多西城市依然是东罗马帝国最安全地乌龟壳。
15世纪初,欧洲的火药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,人们发现将原料混合成糊状,然后将其烘干做成饼形,不仅不容易潮湿、携带便利,还能根据实际需要的用量任意割下少许颗粒,这种“颗粒状”的火药与空气的接触面比老式火药多很多,因此它燃烧的很快,而且威力还提高了近30%,这便促使了威力更大的火炮诞生。
火炮技术传入奥斯曼帝国大概是在15世纪前后,当时这种火药技术在西欧发展的很快,德、法、意等地均出现了大量的火药制造厂,而火炮作坊自然也相伴出现。
虽然当时的教皇严令各国不得将火炮卖给奥斯曼人,但威尼斯、热那亚等商业共和国并不想放弃如此可观的军火贸易,大量的火炮被悄悄卖到奥斯曼帝国,而掌握火炮技术的工匠为了改善生活,也纷纷前往奥斯曼帝国效命。奥斯曼帝国对火炮技术并不排斥,相反还派自己的工匠学习制造工艺和技术,奥斯曼人因而拥有了自己的火炮工厂。
和其它国家比起来,幅员辽阔的奥斯曼帝国拥有大规模生产火炮的能力。亚洲的安纳托利亚拥有丰富的石料,可以用于生产炮弹,而在色雷斯,保加利亚和亚美尼亚地区,盛产的硝石、硫磺是火药的重要原料,同时奥斯曼人不拒绝与基督徒通商,海外贸易可以获取大量的锡和黄铜,而且奥斯曼高度的中央集权,使得所有物资都可以通过地方邮政网络运送到指定的地方。
到穆罕默德二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时,奥斯曼帝国已经将炮兵部队组建了起来,并且生产出了一种威力巨大的长管加农炮,这种火炮的口径相对较小,但加长后的炮管同时提高了射程和威力。当然,对坚固的狄奥多西城墙来说,长管加农炮的威力依然不足以击垮城墙,但对于中世纪的其它城墙来说,这种火炮的杀伤是致命的。
1446年12月初,穆拉德二世决定惩罚擅自北伐的君士坦丁十一世。当时的君士坦丁还未登基为皇帝,他暂时担任摩里亚专制国的大公,为了能收复希腊失地,他组织军队北伐,攻克了雅典和底比斯,附庸于奥斯曼的拉丁公爵纷纷投降,这对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霸权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。
穆拉德二世结束了十字军对自己的威胁后,立即率领10余万大军南下希腊,自知兵力不足的君士坦丁立即撤退到科林斯地峡的长墙处坚守。这座长墙是他的父皇曼努埃尔二世修建的,总长为10公里,犹如一道长城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地区隔开,任何军队想要进入摩里亚专制国就必须越过长墙。
君士坦丁十一世对长墙充满了信心,因为它们已经多次击退外来的入侵者,但他并不知道奥斯曼帝国的火炮武器有多么可怕。穆拉德二世仅用长管加农炮轰击了5天时间,坚固的科林斯长墙便轰然坍塌,奥斯曼士兵就此突破,肆意屠杀坚守的士兵,穆拉德二世的军队就此席卷了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,君士坦丁十一世险些阵亡。
公元1452年,一个名叫乌尔班的匈牙利铸炮师来到了君士坦丁堡,他请求皇帝聘用他铸炮,君士坦丁十一世爽快的答应了,但不久后,乌尔班便发现东罗马帝国财政拮据,不仅不能提供铸炮的材料,而且连他的工资也发不起。
既无信仰,又没有荣誉感的乌尔班便逃离了君士坦丁堡,投奔了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,他向苏丹承诺,只要苏丹愿意聘用他,他将铸造一门可以击跨狄奥多西城墙的火炮,甚至还吹嘘破坏巴比伦的城墙也不再话下。苏丹早就想占领君士坦丁堡,自然双手欢迎乌尔班。
乌尔班由此开始为奥斯曼人铸造中世纪最大的超重型攻城跑。
公元1452年冬,乌尔班的铸炮工作开始了。
整个铸炮工作分为两个步骤。
第一步,铸造模具
乌尔班用陶土混合剁得很细的亚麻布和大麻,制造一个大约8米长的炮管模具,模具分成两个部分,用来容纳石弹的前端和用于容纳火药的后端。
这个模具被倒插在一个巨大的坑里,炮口朝着地底固定,安置完毕后,模具外围会盖上一层陶土,用于容纳之后的铜溶液。最后,在陶土的外侧又会添加一些用于固定的材料,如金属、石头等,它们会将模具压紧以避免破裂,然后再用湿润的沙子盖上整个模具。
第二步,融化铜金属。
乌尔班建造了两座砖砌的熔炉,内部覆盖有陶土,据说1000摄氏度的高温都不会让其崩塌,外部用木炭将熔炉埋起来,只露出炉口。工人将木柴投入进去后,燃烧二十四小时后,工人们便将铜块放进熔炉。
随后的整整3天时间,铸造工人必须一直保持熔炉的加热,直到铜块完全变成溶液后。待到所有金属已经完全可以浇灌后,工人便会用陶土管道,将金色的溶液注入大炮模具的孔洞。当所有溶液完全覆盖了整个模具后,火炮的材料便成型了。
当模具中的铜完全冷却成型后,工人便将模具打碎,这门中世纪最大的火炮就此完成,它的名字叫“巨兽”。
“巨兽”长达8米,炮管壁厚达20厘米,炮管口径为762毫米,可以射击680公斤的炮弹,其有效射程为1.6公里。沉重的“巨兽”必须用60头公牛拉拽才能缓缓移动。
公元1453年,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5万大军进抵君士坦丁堡。苏丹此行不仅带来了精锐的士兵,还带来了大小不一的各式火炮,其中“巨兽”被安置在罗曼努斯门的西侧,专门用于轰击最薄弱的一段城墙。
“轰”的一声巨响,巨大的炮弹撞击在狄奥多西城墙上,整个城市仿佛都感受到地震一样,巨大的声响犹如一头恐怖的野兽在吼叫。
狄奥多西城墙虽然没有立即坍塌,但却被砸出了一个大坑,由于“巨兽”每发射一炮便会产生巨大的热量,因此奥斯曼的炮手必须用冷水将其冷却后才能再次发射,这期间大概有好几个小时,所以“巨兽”一天只能发生几次。东罗马士兵立即抢修损坏的城墙,但这只能延缓城墙坍塌的时间。
随着“巨兽”的不断发射,狄奥多西城墙出现了大量的坍塌,奥斯曼人与东罗马守军在缺口处展开了激烈的战斗,城市的陷落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。然而没有人会想到,这门巨大的火炮竟然也在这场战斗里阵亡。
不久之后,由于每天连续的发射,而且铸造工艺尚不成熟,“巨兽”的炮管上出现了细微的裂痕,乌尔班便请求苏丹重新铸炮,但遭到了拒绝,最终这门超重型火炮在一次发射时炸膛,周围的士兵和炮手全部阵亡。
巨炮虽然毁了,但狄奥多西城墙已经被火炮击垮了,最终奥斯曼人杀入了城内,东罗马帝国就此灭亡。
可以说,让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不仅是东罗马帝国的衰落,新型科技的诞生终于让中世纪厚重的城墙失去了防护能力,火炮和火枪的出现注定了一个时代的结束。
(我是威言晓史,如果喜欢点个关注吧,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)
转载请注明:pg电子·(中国)官方网站 » 三生目录 » 巨兽的咆哮:中世纪超重型攻城炮的往事,东罗马帝国的绝命克星 - 知乎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