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,我们时常感觉未来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。
突如其来的疫情、猝不及防的失业、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,都让我们生活一片在混沌与危机之中,失去了对现在生活的掌控感。
后疫情时代,生活似乎总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威胁,让人随时都感到快要失控。
就在上个月末的时候,国内突然爆发了新的一轮疫情,成都、深圳、北京、贵阳、广州…许多城市都沦陷了,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。
小编不幸居住在管控区域,在某天清晨醒来准备通勤时,突然被告知自己所在的区域交通全停,没办法上班。
一时半会又联系不上老板,眼看就快迟到了,在紧迫之中我既紧张又害怕,一度感到生活快要失控了。
这样的感觉也没有随着通勤问题的解决而消失。转为居家办公后,我依然会有一种失控的感觉。
明明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中,却控制不住的心跳加快、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。
一个跟我一样被限制在管控区域的年轻朋友,也对此深有同感,跟我说道:
“其实不只是这次管控,自从三年前疫情发生以来,我就常常感到失控。 有时候工作上一件小事自己没有做到、没有做好,我都很紧张,一下子就有失控的感觉。 而且就算理智知道那没什么大不了,失控的感觉也会把自己裹挟,让自己陷进负面情绪里,什么都不想干、也什么都干不了。”
是的,人是社会的动物。即使是内心特别强大的人,处在未知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,依然会被强烈的不确定性所影响,掉进心理失控与生活失序的旋涡。
失控,似乎已经变成一种不受欢迎的人生常态。然而,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不能很好的应对这种可怕的感觉。
到底我们在害怕什么?又如何去面对随时可能失控的生活呢?
失控背后是什么?
记得在上和真的《客体关系初级课程》时,教授的老师曾跟我们分享过——“咨询师首先工作的,一定是来访者的情绪。”
而这在“如何去面对随时可能失控的生活”一事上,也同样适用。
失控,是一种我们很熟悉却又十分泛化的情绪体验。它给人的感觉是弥散性的,没有一个确切的抓手。
生活中,我们常常对一件一件事情的不断逼近感到紧张、焦虑与恐慌,却不清楚自己具体害怕的是什么,而又是什么让自己感到失控了。
即使追问自己,我们也只能回答出一些现实层面的原因,如“害怕被传染、被辞退、被讨厌”这样的答案,但心里又觉得远不止于此。
其实,这种失控的感觉和死亡本身密切相关。我们都特别害怕感到失控,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来自死亡的威胁。
失控,就是暴露在可怕的幻想中
死亡的威胁会引发我们产生焦灼感、无力感,接着带出一种持续性的、莫名的紧张不安和恐惧,这就是情绪上的过度焦虑。
而这种焦虑就是我们人类最根本也最原始的死亡焦虑。
以疫情为例,尽管在理智上,我们知道现代医学如此发达,客观现实也证明了新冠的死亡率较低。就算倒霉“中招”了,离“没命”也还有很远的距离。
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,我们就是会感到失控、控制不住地焦虑与恐慌。这是因为,在疫情让我们暴露在死亡门口之前,我们便一直都在回避、忌讳和抗拒谈论它。
用不谈论死亡的方式来否认死亡的存在,是我们文化中惯用一种心理防御机制。可这也让我们对死亡充满了毁灭性的幻想,也正是这些可怕的幻想,让我们感到无尽的恐慌与失控。
应对失控,要先放下抗拒
但是,死亡真的是一种失控吗?
我们或许需要重新认识死亡,来帮助自己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现在,让我们尝试闭上眼睛深呼吸,与内心深处那个害怕失控、害怕死亡的部分连接。
也许我们会快会发现,这非常困难。在这个短短的过程中,我们可能会觉得很难受、很烦躁,没过多久就想要睁开眼或者转移注意力,甚至想要关掉这篇文章,下意识地想要断绝跟死亡有关的任何事。
这些反应的出现,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正在努力地控制跟死亡有关的部分,不让它上升到意识层面。
而改变的第一步,是意识到并承认,我们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,都在抗拒死亡。
我们承认,自己确实很难把它看作是每个人生命中必经的一个过程,总是用尽全力地把它排除在我们的意识之外。
但不去承认它,并没有让这份恐惧消失。就在刚刚,我们都能清楚地感受得到它的存在。
我们也许战胜不了死亡,可承认对死亡的害怕,这也是一种真实的面对。因为,承认就意味着,我们在试图和这份恐惧共存。
分清能改变与只能接受的部分
通过承认和直面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,我们会发现,自己对死亡采取的防御方式并不真的有效。
死亡终将来临,死亡焦虑也不会消失。虽然我们无法控制死亡,但在死亡这件事上,我们仍有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。我们需要的,是一种“向死而生”的死亡观。
在高中必选课文《我与地坛》中,史铁生是这样谈论死亡的。
他说:”一个人,出生了,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,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;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,已经顺便确保了它的结果。“
“所以,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,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。”
向死而生,或许才是我们与失控的生活共舞的最好方法。向死而生,意味着我们可以直面生命的无常,放下对“生”、对“掌控”的执着,承认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。
怀抱着这样的态度,我们看似是在凝视死亡、为死亡做准备。但其实这也是在给自己机会思考死亡,通过思考死亡,来教会自己如何更好地活着。
换一种思路想,生活带给我们带来的失控感,或许是在提醒我们,自己所想要控制的部分太多了,越是控制、就越是失控。
模糊了自己能改变的与只能接受的部分,或许再怎么掌控也会觉得失控。
人终有一死,死亡,是每一个生物体绕不开的宿命。
尽管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不会消失,但通过承认死亡、正确认识死亡,我们在感到失控时背后直指的那份死亡焦虑,或许会因此而变得不那么可怕。
首次提出「向死而生」这个概念的哲学家海德格尔,是这样理解死亡的:
“我们过的每一年、每一天、每一小时,甚至每一分钟,都是走向死的过程,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。”
死亡很可怕,但它也是需要被谈论的。看完这篇文章的你,是否也觉得离自己很近的疫情、正在失控的生活、它不再那么可怕了呢?
不忘「向死而生」,替失控感去魅,相信即使是不确定性中,我们也仍然能稳定好自己的情绪、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关注和真心理
理解他人、认识自己
广州和真心理,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,帮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
预约电话:158 8997 3183
预约微信:gzhezhen
如果喜欢这篇文章,请给我们点个赞吧
转载请注明:pg电子·(中国)官方网站 » 素质提升 » “总感觉要失控了,好可怕” | 在不确定性中,如何应对失控的生活?|心理问题_网易订阅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